来源:开源证券
港股——慢牛型资产未来的补涨机会
近期市场对于“纺锤策略”的关注度较高,本质焦点在于能够兼具成长弹性与估值修复潜力的方向,当前来看港股与创业板均为具备此类特质的板块。港股近月涨幅相对A 股强势宽基较缓,资产质量优良且分红回购积极,在慢牛格局下则具备补涨机会;而创业板凭借机构化特征明显,直接受益于中风险资产的收益回归以及居民ETF 入市后的成长风格向龙头权重集中。
对于近期港股,其相较A 股表现偏弱,主要受资金环境收紧、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以及互联网龙头盈利承压等因素影响。但全球流动性环境有望在美联储宽松预期升温下逐步改善,叠加企业分红与回购力度增强,港股整体极低的估值将获得边际支撑;另一方面,AI 硬件与应用投资的加速使港股互联网板块具备业绩确定性与估值修复双重优势,成为外资增配的潜在重点方向。在此背景下,港股互联网、消费、医药及非银金融板块有望迎来配置机会。
创业板发展史—市场对成长的追逐周期
以年线为镜,创业板指作为中国新兴产业的潮头,在各时代中成为成长主线的锚点与起点。纵观整个阶段,可以看到创业板在不同产业周期中表现出较为清晰的节奏特征:(1)创业板的启动往往依赖产业趋势/景气赛道的产生;(2)上涨过程中伴随权重的更迭;(3)保留估值/基本面增长底线,价格回到增长元年收盘价附近的同时,估值也回归对应区间。从行业权重演变来看,创业板在本轮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共存”特征,除部分AI 硬件的权重股外,新能源依然是中坚力量。因此创业板未来空间除AI 产业的景气演变外,同样需要关注固态电池等需求增长问题,但在反内卷政策的加持下供给端修复也有望驱使板块估值上行。
投资思路——双轮驱动,坚守自我
行业配置“4+1”建议:
(1)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AI 硬件、半导体、、游戏、AI 应用、恒生科技、军工(导弹、无人机、卫星、深海科技),此外关注与指数共振度较高的金融科技与券商板块。
(2)受益于“PPI 边际改善预期+部分低位补涨”的顺周期品种扩散: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有望受益,保险、白酒、地产或存估值修复机会。
(3)具备反内卷弹性、更“广谱”方向:本轮反内卷的范围已超越传统周期品,光伏、锂电、工程机械、医疗、互联网等部分制造与成长方向同样具备中期潜力。
(4)出海结构性机会:中欧贸易关系缓和(对欧洲出口占比高品种:汽车、风电等)及小品类出海(如零食等);
(5)底仓配置:稳定型红利、黄金、优化的高股息。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超预期;AI 应用公司业绩增速不及预期;历史不代表未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