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中俄界江黑龙江,穿行在大小兴安岭深处,夏末秋初,从黑河爱辉,到鹤岗萝北,澎湃新闻记者跟随“道中华·龙江行”活动,沿着“醉美边防路”国道331,走访了黑龙江省边境线上的村庄。如果不是亲身抵达,很难想象,中国东北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如此之美,如此之大。
短短600多公里的行程,只是331国道上的一小段,但沿途却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各个民族的村庄,这些村庄或有千年历史,或新生不过一个世纪,但无不风景如画,风情旖旎。在沃野千里的稻田之上,在林深树密的兴安岭腹地,在悠悠流淌的黑龙江畔,这些文化风情各异的村庄,讲述着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展示着多元的民族文化,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美好当下。
黑河爱辉:国际风情和市井烟火共存的胡焕庸线起点
此行的起点,是黑龙江省黑河市的爱辉区。
黑河的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从清晨4点就映照在黑龙江上。从中国边境线最北的“醉美图书馆”瑷珲图书馆远眺,对岸,就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凌晨五点,走进这里远近闻名的文化街早市,早餐摊儿,卖菜摊儿,卖书摊儿,花鸟鱼虫和服装杂货摊儿,各色摊位前早已人流如织,国际友人和网红们交织在当地市民和游客中。“国际大早市”,呈现出了黑河这座边境城市的独有气息,市井烟火和国际风情共存。逛完早市,在江边的黑龙江公园走走,散步在城市的江岸,有如漫步国境线,如画的风景和闲散的生活气息,让人留连。
黑龙江边的瑷珲图书馆
爱辉,曾有一个更为大众熟悉的名字,瑷珲。小学历史课本上曾经学过的《中俄瑷珲条约》,正是签订于此。因为这个条约,中国在1858年后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中国第三大河黑龙江,也由此从中国的内河,变成了中俄两国的界江。如今岁月更迭,古城变迁,位于黑龙江南岸的爱辉,也是黑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爱辉历史悠久厚重,民族文化多姿。这里还是首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和清先祖发祥地、达斡尔族南迁过江地。如今,汉、满、达斡尔、鄂伦春等27个民族聚居在这里。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也称“瑷珲—腾冲线”,正是以瑷珲为起点。
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
在黑河的城市中心,一座“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在2020年建成,展示并介绍了这一中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徜徉在公园,绿草如茵鲜花烂漫,游客拍照打卡,市民散步嬉戏,这座意义特殊的公园,也见证着当下爱辉的城市生活。
坤站古驿:清代的北疆首站,如今玫瑰飘香的“达满村”
从黑河市区出发40分钟,就来到西岗子镇坤站村。村口的“驿”字十分醒目。作为古驿站,这里是陆路出入黑河的门户,是清代传送公文、迎送官员的驿站,始建于1684年。
坤站村
此前的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在旧瑷珲设置了黑龙江将军治所,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武装入侵。同年开始在黑龙江治内设置驿站,划分南北西三路,戍守边疆。“坤站”正是位于这条清代古驿的北路,是清朝黑龙江府从瑷珲至省城齐齐哈尔文“上十站”中的第一站,又称头站、老站,后来演变为黑龙江站,满语俗称萨哈连乌拉,有“北驿首站”之称。
坤站村村支书钱慧敏
“北疆锁钥,中华屏障”。坤站村口的驿站文化展示馆,有不少关于这段历史记忆的很多陈列和展示。漫步坤站村,马灯标志的村名标识也讲述着这个300多年历史边陲古村的历史。只是,如今很多游客来到这里,更多是为了感受坤站村玫瑰飘香、稻田小火车的美景。
稻田小火车
临近中秋,村口的玫瑰产业园里花香四溢,村民们正忙着加工玫瑰月饼。坤站村的村支书钱慧敏介绍,坤站村是典型的“达满村”,达斡尔族和满族人口占据了多数。因为少数民族发展基金的扶持,依托古驿站文化,村里这几年开始发展玫瑰花产业,尝试农文旅融合发展。
夏天的坤站“花在村中、村在花中”
夏天的玫瑰花盛花期,整个村子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满了玫瑰。“花在村中、村在花中”,每家的墙上也都画上了当地文化特色的墙画。游客来到这里,蓝天白云,遍地玫瑰,宛如童话小镇。加工后的玫瑰也被制作成了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月饼等众多产品,销往全国。因为花香浓郁,光玫瑰月饼在黑河地区就供不应求。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稻田公园
不远处的稻田公园,正成为当地新的网红打卡地。汽笛拉响,蓝色的复古小火车在万亩稻田里奔跑。边防古驿,在这片希望的田野,焕发出新的生机。
小乌斯力村:满族百年渔村,瑷珲“十里长江”的起点
爱辉区四嘉子乡小乌斯力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满族村庄,位于黑龙江支流的石金河岸边,民国时被称为小乌克萨力,满语译为“河流边的美丽村庄”。村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满族先民从那时候起就聚居在这里,打鱼为生。这个黑龙江边的“百年渔村”,也是瑷珲“十里长江”的起点。
小乌斯力村的满族民俗文化记忆馆
这些年,小乌力村除了传统产业,也开始挖掘民族特色,发展满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乡村。村口的满族民俗记忆馆和民居展示馆,可以沉浸式感受满族的传统生活和历史。在村里还可以品尝“满族八大碗”、野生江鱼、菜园有机蔬菜等特色美味。小乌斯力村还有自己的满族艺术团和满族剪纸工作室。据介绍,去年一年有3.5万多人次来到这里旅游,感受东北的满族文化。
满族剪纸非遗传承人展示她的作品
漫步在村庄,整洁的道路两侧,185栋房屋都进行了整村改造,家家户户的院落花果繁盛。传统的满族民俗散落其间,彩色的屋顶和烟囱,绘满彩画的墙面,这个边境渔村因此显得别具乡村诗意。
外四道沟村:俄罗斯风情浓郁的抵边村,国道旁的自驾营地
从小乌斯力村到外四道沟村不过短短15分钟车程,两个村庄的风情却是“天壤之别”。来到外四道沟村口的游客中心,彩色的套娃,典型的木刻楞房,白色的长木椅,浓浓的俄罗斯风情扑面而来。游客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接待大厅有一个独具风情的契诃夫书房,同时也提供俄罗斯食物和饮品。
外四道沟村的游客服务中心
外四道沟村的契诃夫书房
走进村里,白桦林和野花相映,色彩绚丽的民居掩映在各家花园中,商店、餐厅、咖啡屋的店名大多带着俄罗斯气息,木制的店牌好看又醒目。蓝天白云下,一切都宛如一幅油画。
外四道沟村的民居餐厅
外四道沟村因位于瑷珲古城北第四条沟得名,这里是个多民族聚居村,由汉、满、达斡尔、蒙古、俄罗斯等民族构成。村里有很大一部分村民有俄罗斯血统,但却都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生活习惯也都是纯纯的东北人。
充满俄式风情的龙江民居
因为紧挨着331国道,也因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这些年,外四道沟村成为很多自驾游客的必经之地。而村里也发展起了草莓采摘园、外四道沟庄园、俄罗斯商业街、白桦林栈道、沙滩浴场、龙江民居集中展示区、中国瑷珲国际汽车营地等多个旅游项目。
充满俄式风情的小木屋民宿
其中,中国瑷珲国际汽车营地是整个“醉美龙江331边防路上”唯一的5C级汽车营地。营地紧挨着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站在江边的观景台,壮阔平静的黑龙江就在脚下流淌。
中国瑷珲汽车营地在黑龙江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驻村第一书记张阳介绍,村里先后引入省交投集团、日辉农业科技公司等龙头企业投资,发展农文旅融合,兴边富民。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去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抵边村,外四道沟村至今仍有巡逻队通过“人防+技防”的方式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
中国瑷珲国际汽车营地
新生乡:在兴安岭感受鄂伦春民族的古老和新生
驱车从黑河市区赶往新生乡,一路都是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林深树密,沿途都是兴安岭夏日葱郁繁茂的森林美景。
新生乡地处小兴安岭北麓,世居着汉、满、蒙、达斡尔四个民族。1953年9月,原属爱辉县辖区内14个部落的鄂伦春族下山建村定居,开始了新生活,“新生乡”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来到新生乡的大门,一个形似鄂伦春传统民居“撮罗子”的大门赫然出现在眼前,热情的村民端着蓝莓酿制的饮料迎接客人,并献上了用桦树皮制作的挂饰。
新生鄂伦春民族乡的迎宾礼
鄂伦春,意为“住在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族是一个世居大兴安岭森林深处的游猎民族,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仅约九千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省北部。而在黑龙江流域黑河地区,鄂伦春聚集地有三个,分别是爱辉区的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和逊克县的新兴、新鄂鄂伦春民族乡。
新生鄂伦春民俗旅游区游客接待中心
新生乡如今已经成为了成为鄂伦春民俗旅游的4A级景区。这里不仅有森林、草原,还有索尔奇干河与黑龙江支流刺尔滨河交汇。整个景区都在兴安岭的环抱之中,村庄静谧,河流蜿蜒,鲜花盛开,白云悠悠,恍如世外桃源。
新生乡风光
美景之外,新生乡保留挖掘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虽然从山上的“撮罗子”搬到了山下极具特色的砖瓦新房,但这里依然是一个可以体验鄂伦春文化的绝佳去处。
森林中的原始部落景区
位于新生乡中心的岭上人博物馆,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在爱辉区设立的分馆,始建于1983年。馆内有鄂伦春族狩猎、生活文物藏品130多件,历史照片500余幅,也展示了鄂伦春族由原始部落文化逐渐走向现代农耕文明的历史过程。
岭上人博物馆
不远处的民族传承教育中心,在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学校原址基础上改建而成,如今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的“研学基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体验鄂伦春族文化,学习桦树皮制作、剪纸、口弦琴、民族语言等非遗和手工技艺,感受兴安岭的森林之美和物种之丰富。
民族传承教育中心
而走进森林里的原始部落景区,鄂伦春族的地域文化在这里被真实还原。从扫尘祈福仪式开始,游客可以看到鄂伦春人的皮袍制作技艺,感受歌舞热烈的婚嫁习俗,品尝到最地道的鄂伦春烤肉和来自森林的馈赠。
鄂伦春的非遗皮袍制作技艺
古老而神秘的狩猎民族,如今正逐渐告别猎枪,不断走向新的生活。在鄂伦春民俗风情旅游之外,新生乡还在打造“中医药健康小镇”,村里崭新的民宿已经落成,产、研、学、游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正蓄势待发。
兴安岭道地药材文化博物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